秦玉鸣:变革中的医疗器械供应链

2019年6月14日,以“随机应变”为主题的2019(第五届)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峰会暨第四届医院内部物流会议于烟台圆满落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执行副会长秦玉鸣进行了《变革中的医疗器械供应链》主题演讲。在医改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医疗器械供应链已进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变革阶段。顺应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成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时代主流,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促进医械供应链发展。

 

01 医疗器械行业及供应链现状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增长突破4000亿美元,是全球处方药市场规模的一半。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速波动较大且此趋势还将持续,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4.5%左右。

近几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突破5300亿元,同比增长 19.86%。对比国际市场,显然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械市场比为0.33:1,与国际市场仍有很大差距。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政策的大力支持,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细分市场中,医疗设备市场份额占比最高,高达56.8%,其次是高值耗材、低值耗材、IVD。

据国家药监局公布,全国共有51.1万家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其中,二类经营企业29.2万家,三类经营企业6.7万家,二类和三类都经营的企业15.3万家。

从经营企业数量来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数量远大于药品经营企业数量,充分说明了医疗器械流通领域“小、散、乱”,行业集中度低的现状。

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和行业整合的加快,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即将迎来残酷的市场竞争、并逐渐形成新的市场格局。

高值耗材:货值高、批量少、多批次的特点,基本采用零库存的管理方式。

低值耗材:产品同质性高,通常采用增加代理商以扩大产品覆盖区域,保证产品出货量是低值耗材的商品特性。

医疗设备:体积大、货值高、更换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其供应链模式的不同。一般采取零库存方式进行管理,超过 50%的大型医疗设备由生产企业直接到终端。

体外诊断试剂:相比其他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的差异化操作主要在进入医院之后。需要配送至医院的检验科室,并且要完成定标乃至专业人员提供应急处理等系列步骤。

医用耗材集采工作已成为2019年医改重点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指出“对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开展重点治理。改革完善医用耗材采购政策。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

本月15日,《北京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实施,实现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北京市有近3700家医疗机构参与其中。

目前耗材“两票制”处于试点阶段,国内大部分省(市)已陆续落实。

落实时间:经分会不完全统计,国内各地耗材“两票制”落地时间集中于2017年和2018年,2017年实施地区最多,2019年,截至目前,江西省新余市已落实耗材“两票制”。

落实范围:目前超过二分之一的省(市)已经全面落实耗材“两票制”;有部分省份通过两三个城市试点实施,例如河南、江西、广东等地;但仍有部分省份尚未落实,例如上海、山东、重庆等。随着耗材“两票制”落实范围的不断扩大,最终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耗材“两票制”。落实详情如下:

继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养医”的历史性难题之后,“以耗养医”的问题逐渐凸显。从2015年珠海率先实施开始耗材零加成开始,截至2019年,已有大部分地区实施。

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耗材“两票制”、“零加成”之后,流通企业应转变在供应链中发挥衔接作用的服务方式,促进资源整合以及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一体化的精益管理。

市场需求是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虽然目前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试点阶段,随着耗材“两票制”等政策的推广,以及供应链流通环节的压缩,医械第三方物流已进入黄金期。

政策层面: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需要审批或备案,而药品第三方物流不需要审批。未来是否会取消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审批或备案尚未可知。

据分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14个省(直辖市)开展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试点,共有企业110家

从两个文件的文件名称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2018年的文件明确规定了跨行政区域异地设仓,包括省内跨区域设仓、跨省设仓不同情形的具体流程,而2006年的文件只对跨省设仓给予规定。说明国家政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异地设仓方面,在行政区域限制上逐渐放开。

随着医疗器械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经营企业异地设仓必须紧跟法规体系和市场变化。两个文件时隔12年,2006年的文件显然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法规环境和市场发展,2018年国家药监局根据《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结合现阶段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情况,制定更加明细的规定。

未来,随着B2B等全国性网络平台的的发展,中间代理商现有的价值会逐渐弱化,将会形成医疗机构直接向生产厂家发送订单,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中间代理商将会面临转型的挑战。

物流在医疗器械供应链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型医疗器械流通企业的医疗器械满仓率基本能达到80%左右

但是,在利润方面,据分会不完全调研,医疗器械物流企业利润率较低,大概为10%左右,整体利润较低。

由于传统供应链回款周期长的内在诟病,中小型企业承受着资金方面的巨大压力。供应链金融缓解了中小型企业资金方面的难题。

目前行业内“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未来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之间需要实现信息互通,保持供应链信息通畅,打通”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协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02 医疗器械供应链面临的挑战

基于医械供应链的不断变革,企业应把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价值作为寻求突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创新还是转型,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强业务黏性。

创新能力不足是经营企业转型、提高服务质量方面难以突破的重要原因,同样也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痛点,国内生产端依然存在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同质化等挑战。

随着医疗器械供应链的压缩,多数医疗器械经销商原来的商业价值被弱化,面对严峻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只有转变商业模式才能规避风险,那么如何成功的转型成为经营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服务质量不高:以SPD为例,SPD目前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服务形式单一、固化,还没有开发深入的增值服务,尚未形成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而且各个企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政策差异化:政策差异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差异,由于我国各个省(市)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因此不同地区的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企业而言,开展业务需要满足不同地区的相关要求,在合规化方面,会无形之中增加企业的压力和工作量。例如医械第三方物流验收标准和管理规定,由各省自己制定验收标准,导致各地的验收标准不一致。

二是政策不同步,部分政策有的省份已出台落实细则,但是有的省份尚未出台,例如医械第三方物流,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布局,进而制约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是政策解读不一:部分政策相关要求比较宽泛,各地在执行中会存在对文件理解不一的情况,这样会导致各地执行不一。例如对现代物流的理解。

03 我国医疗器械供应链趋势

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医疗器械供应链将呈智能化、数据化、精细化、专业化、共享化等趋势。

5G时代将会使医疗器械供应链整体简化、提高运输系统的透明度及调配,医疗器械智能化、物流设备智能化等。建立统一的供应链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网络化

订单碎片化要求企业快速响应订单,倒逼企业各地设仓,随着仓储设置的不断增加,必然会逐渐形成网络化的医疗器械供应链。

精细化包括管理精细化、运营精细化等,通过优化流程,用最少的投入成本完成定量的工作,实现降本增效。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未来必定是专业的人员提供专业的服务,例如物流专业化方面,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将会凸显,并在供应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行业地位。

资源共享化包括软硬件设施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等,例如仓的共享化。只有开放的思维、才能减少整条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

随着医疗器械行业利润的压缩,企业必须开拓后续的服务来增强业务黏性。例如为医院提供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服务等。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说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已上升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印证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也说明供应链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8年4月,商务部印发《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发文单位之一,在这项工作推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全国选择选55个试点城市,262家企业,经分会整理,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单位中,与医药相关的企业名单如下:

免责申明:以上文章或网盘资源均由第三方注册用户发表,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遇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众嗅博客 » 秦玉鸣:变革中的医疗器械供应链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