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次性生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洗脸用毛巾的越来越少,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一次性洗脸巾了。
不仅仅是洗脸巾,我们的生活似乎被一次性包围了。
即使不出差,也有人开始穿一次性内裤,一次性袜子,用一次性剃须刀。
过去我们用超市的塑料袋装垃圾,现在用一次性垃圾袋。厨房里抹布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性厨房纸和一次性抹布。
总之,现代人虽然缺少性生活,但开始过上一次性生活了。
经久耐用的毛巾和抹布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用完即抛的一次性物品,正在围剿年轻人的钱包。
曾几何时,一次性用品在大部分人生活中还并不常见。
只有偶尔下馆子吃饭,打包剩菜回家时,老板才会拿出几分钱一个的发泡塑料餐盒。
又脆又薄的餐盒泛着惨白,挤在一次嘎吱嘎吱作响,掰开一次性木筷互相摩擦去除碎屑,是上一辈人熟悉的生活片段。
1999年的电影《喜剧之王》里的盒饭样式就充满这种年代感
一次性碗筷、杯子、桌布等等餐具用品,它们用完即弃、不用清洗的特性,既减少人力成本,同时也减少了采购成本,对于经营小餐馆的商家来讲实在是太合适了。
像什么早餐摊啊、夜市宵夜啊,客人经常有打包带走的需求,一次性餐具当然是最佳选项。
彼时,一次性用品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根本谈不上“品质”,它更多意味着“凑合”。
虽然凑合,但一次性用品提供的便利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一点差旅人深有体会。
包括牙膏、牙刷、拖鞋、梳子、沐浴液、洗发液在内的「六小件」一次性产品成为连锁酒店的标配,在早期还是衡量酒店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如果说以往酒店提供一次性用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如今酒店提供的一次性护肤乳、浴衣甚至是香水香薰,则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入住体验。
遇上质量不算差的,甚至可以带回家继续使用。
一次性搓澡巾可以多次使用
如今,一次性用品不仅打破了“廉价凑合”的刻板印象,甚至因为其“用完即抛”的便利性,成为了“品质生活”的代名词。
一次性毛巾、一次性内裤、一次性隐形眼镜,干净又卫生;
一次性雨衣、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床单,省去了清洗的时间和精力;
使用完这些一次性用品后产生的垃圾,最后都会被我们打包进一次性塑料袋里毫无顾虑地丢出去。
如果不是这一番细数,你可能还没察觉一次性用品是如此阵容庞杂。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一次性社会”正在以浪潮般不可阻挡之势朝所有人涌来。
相比以上这些产品,一次性洗脸巾的出现更具意义上的颠覆性。它不仅仅具备以上一次性产品的补充功能性,在洗脸这件事上,它逐渐有了某种替代性。
成箱囤的洗脸巾,是人们在复杂城市生活保持无菌洁净的最后一道防线;
及时补货的一次性内裤和一次性袜子,照顾着每个都市人隐秘生活的体面。
早在2020年,中国洗脸巾市场需求量就涨到了325亿张,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20年的“双十一”期间,天猫数据显示一次性洗脸巾的销售额同比增加了939.24%;
到了2022年,我国一次性洗脸巾的市场规模增至123.60亿元,同比增长51.8%。
一次性洗脸巾的飞速发展,挤压了传统毛巾的生存空间,“纯棉、无菌、便捷”的卖点让它迅速替代传统毛巾,登上了人们的洗漱台。
一次性洗脸巾脱胎于母婴用品,属于棉柔巾品类,基本上现在家里有小孩的,棉柔巾都是必囤的产品。相比毛巾呢,不仅有很好的吸水性,而且还很亲肤。
就算洗脸巾好用,但用一次就扔,不会浪费吗?但其实算一算也未必。
过去我们会把毛巾一条用很久的,但其实毛巾也是有寿命的,用久了就会有细菌。
所以毛巾只有两个选项,要么经常洗,要么经常换。经常洗,就会麻烦,经常换,那跟洗脸巾也没什么区别了。
也正是这些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干脆直接用洗脸巾洗脸,毛巾只用来擦手了。
一次性用品,最被人诟病的地方其实主要是浪费,尤其跟我们上一辈的生活哲学,有很大的出入。
在过去,大家使用东西遵循的原则是,用到坏掉为止,不坏就不换。用一次就扔,是很难接受的。尤其洗脸的毛巾,洗一次就扔掉,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在方便和快捷面前,浪费就有些显得微不足道了。
同样面临被一次性用品替代命运的还有内裤行业。
当结束一天疲惫的工作,洗完畅快的热水澡,洗内裤就成了上床前最大的难题。
和日常衣物一起卷进洗衣机清洗,不放心;
亲自手洗,麻烦的同时还要担心明天是否能晾干。
“穿一天就扔掉”的一次性内裤,则让人们在两个都不想选的选项里,找到了另一种可能。
“开始日抛内裤之后,才知道洗完澡直接上床有多爽。”
用完即抛的潇洒早在背后标好了价格,一次性用品的价格并不便宜。
以一次性内裤为例,电商平台上的一次性内裤单价从3~10元不等,如果每天都穿一次性内裤,一个月花费的价钱就在百元以上。
至此,一次性用品早已从曾经定义的“廉价”中完成了蜕变,成为了不少人眼里的“消费升级”。
随着一次性用品涉猎的行业越来越多,范畴越来越大,从生活表面到隐秘之处,一次性用品几乎占领了家中的每个角落。
在一项针对如何改进提升生活品质的调查问题中显示,仅是一次性清洁用品数不胜数:
一次性抹布、一次性拖把、一次性清洁剂、静电除尘掸、静电除尘纸……
随着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环保问题也被推到了眼前。
不少环保人士宣称,“一次性产品拯救了懒人,却毁掉了地球环境。”
在一次性用品问世之前,人们生产和消费的大部分商品是可持续的。
最早的一次性用品——塑料袋诞生于1959年,人们本来是出于环保目的,用它来代替布袋和编织袋。
但当塑料袋变得唾手可得之后,人们便不再重复利用,而是用完即扔。
在所有塑料制品中,一次性塑料制品占到了91%,如今已经造成了83亿公吨的塑料污染。
城市的垃圾场满是塑料垃圾/图源:视觉中国
不得不说,这对如今深陷“一次性生活”的我们来说是个警示。
在无孔不入的现代生活里,仿佛什么都是一次性的,所有东西都可以日抛。
立下一次性的flag,今天说坚决减肥,明天就炫两杯手打柠檬茶。
谈着一次性的感情,前一秒海誓山盟,下一秒劳燕分飞。
刷着一次性的视频,感受各种信息从大脑里呼啸而过,然后手指一划,下一个。
如何安心享受一次性用品带来的便利,同时避免浪费?
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席卷之下,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毕竟,在一个消费过剩的世界里,商品的保质期,甚至长不过人们保持兴趣的时间。
本文综合自:
IC实验室(ID:InsightPlusClub):《中国人的一次性生活》
https://mp.weixin.qq.com/s/7WBYB_kwNaa4ZChZrKZxzA
网易公开课(ID:open163):《“一次性”生活,围剿中国年轻人》
https://mp.weixin.qq.com/s/nLgs5tFNX6s52f8eAuVd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