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分析 | 什么样的标题更易发表?C刊《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刊文标题分析
网盘截屏
一、问题的提出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期刊编辑亦不可能对所有来稿一一审读,他们更多的是从来稿论文题目中获取关键信息,这就要求投稿者在提炼论文题目时可以准确反映文章内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够让编辑眼前一亮。一个好的题目能够让编辑看到它后便想要继续看论文的摘要、正文,这对于投稿来说,成功率也便更大一些。但时下一些作者在拟定论文题目时,或是缺乏这样的逻辑属性,或是出现那样的逻辑漏洞,与学术期刊科学严谨的品性极不相符。而期刊编辑在筛选稿件时,不免将其作为剔除在外的首选。从当前笔者所阅稿件来看,不少作者在论文题目上存在以下几点通病,这在其进行投稿时,将有碍于稿件通过期刊编辑部的初审阶段。
一是题旨过宽,问题不明确。即,题目涵盖范围过广,导致研究指向不明。例如“溥儒书法艺术研究”,从选题三要素角度来说,此题目只有研究主题这一要素,即“溥儒书法艺术”。而这一主题词涵盖范围甚广,其书法艺术可以包括风格、思想、价值等层面,因此仅从此题目来看,此篇文章的研究指向并不明确。
二是题旨有误,文题相偏离。例如“台湾木刻粿印的情感化设计研究”,仅从此题目来看,该文应是基于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反思层次,探究台湾木刻粿印的情感化设计实践,抑或是从情感化设计的角度来解读台湾木刻粿印的设计。而从该文的具体内容来看,其写作意向应是才能够后者展开,但其在具体进行阐述时,则完全脱离了情感化设计这一范畴,仅是从对台湾木刻粿印本体介绍的角度架构了正文内容。
三是不合规范,题目太花哨。不同类型的文章都有相应的约定俗成的规范,或有特定的辨体词,让读者从标题上即可大致辨别是思辨研究、质性研究还是量化研究。但有的论文题目过于应景或花哨,不够得体。如“北京冬奥,让道家‘成色’更闪耀!”,仅从此题目来看,作者应是要以道家思想分析2022年背景冬奥会,但以此题目风格来说,更像是一篇新闻稿,将其作为学术论文题目来说并不合适,个人情感化色彩过于浓厚。
以上三点在论文题目中过于明显的硬伤,很容易让期刊编辑在稿件初选时,便将稿件剔除在外。那么期刊编辑更偏爱于什么类型的论文题目呢?什么样题目的论文更容易通过他们的审核而得以发表呢?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为探究此问题,本文选取了《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以来的已刊文章,基于这些文章题目,尝试分析期刊编辑更倾向于采纳何种类型题目的稿件,以为大家在拟定文章题目时提供一些建议,便于提高论文投稿的命中率。当然,这其中或许也有经期刊编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标题意见,但从这一角度来说,也更便于我们揣摩期刊编辑对什么类型的论文题目更具倾向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之所以选择《中国青年研究》,是因为此刊虽不是权威期刊,但其在一众普通C刊之中亦算是佼佼者。而且,该刊并不歧视作者身份,从该刊刊文情况来看,博士研究生以独作身份发表文章的数量并不在少数,所以对于普通作者,尤其是“青椒”而言,这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案例对象。
通过对《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以来5期文章的统计,截至目前,该刊共发文75篇,由于本文主要是对经期刊编辑审稿后得以发表的文章题目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剔除了该刊5期中“特别企划”栏目里的24篇文章,以及1篇“投稿须知”、1篇“发展报告”,共得到有效文章题目49个。下表展示了样本论文的题目。
三、研究结果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观点明确
在所收集的49个样本中,题目中呈现出了研究方法的有15个,呈现出了研究观点的有12个(方法与观点同时呈现的不重复统计),共计27个,占比近55%以上。由此可见,在题目中明确了文章研究方法与最终所得出的研究观点的论文更受期刊编辑青睐。例如,《县域教育“供给—需求”匹配视角下母亲陪读研究》便将本文所使用的“教育‘供给—需求’匹配”的理论研究视角呈现在了题目上;《“思政网红”的传播特质与生成机理——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则将本文所使用的的案例分析法呈现在了题目上;《“信”与“从”:底层文化资本发挥作用的密钥》则将本文得出的研究观点——对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和对教师无条件的“从”是底层文化资本发挥作用的密钥,浓缩提炼了出来,并将其置于题首,让编辑一眼便能识别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此外,其中还不乏方法与观点同时呈现的题目,如《国家、社会与职业:青年村医行为嬗变的职业社会学研究》这一题目,此文在论述时在方法上是使用了“职业生态系统理论”,最终得出的结论中为:青年村医的执业行为正在从混合型诊疗向权益型诊疗转移,而这一嬗变背后隐藏的是转型时期国家—社会—职业良性关系的断裂。于是作者很巧妙地将这一研究视角及研究观点经归纳提炼后,将其呈现在了题目中。
(二)实用性与趣味性相得益彰
有用的标题不见得有趣,有趣的标题也不见得有用。当然,如果一篇论文的标题能够同时做到有趣和有用,那质量就高出很多,但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很难的,因此,能够实现其中一点便更容易打动编辑。在上述49个题目样本中,具备实用性与趣味性其中一点的题目占比85%以上,其中多以实用性为主。如《不安居,则不乐育:住房状况与青年人口生育意愿研究》,众所周知,为鼓励生育,国家生育政策经历了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再到“提倡三孩”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该文经分析得出“住房通过对青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提高了有房青年相对于无房青年的生育意愿”,这对于当前相关鼓励生育政策的制定来说,比较有参考价值;又如《青少年近视与身体姿态异常的关系研究》,我国青少年近视发展趋势亟待扭转,该文题目聚焦到近视与身体姿态异常的关系,极具警醒意义。当然,其中亦有不少趣味性的标题。如《“装在盒子里的人”:“Z世代”盲盒消费景观及其形成机制》,改题目将“1995~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指称为“Z世代”,将其不良的盲盒消费观总结为“困在盒子里的人”,如此有趣的标题很容易吸引编辑的注意。
(三)用字考究,展示论文价值
从统计的49个样本题目可以看到,这些题目表述全都极具精炼、简洁的特性,编辑仅从题目轻松地了解论文的主题、问题,且从正文内容来看,这些题目亦都能概括论文的核心内容,完全不存在本文伊始提到的问题不明确、文题偏离、太过花哨等缺陷。同时,因这些样本中,部分题目又具备了前文提到的实用性的要素,使其在题目上便展示出了论文的价值。而即便未能具备实用性或是趣味性的题目,其将文章的整体框架呈现了出来,亦能将论文的价值展示出来,使编辑仅浏览题目时便能得知文章价值所在。如《AI虚拟男友青年女性玩家的择偶观:畸变、症因与矫治》,仅从题目便能得知改文聚焦于AI虚拟男友对青年女性玩家的择偶观、婚姻观负面影响,并给出了因应之策,因此此题目亦能达到展示论文价值的目的。
作者:胡乐浩(科研写作研究所第二编辑部主任)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