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虽造假:但不应该成为一个公共事件
我昨天写的文章《姜萍不可能假:因为假戏必须真演下去》,认为姜萍“天才”是造假的产物。认同的人似乎不多。尽管我的态度是坚决的,但我也不认为自己说的就应该正确。
我只是提供一种尽可能超越事情本身的看法。实际上,这件事也没必要过度解读,甚至不必关注。事情之所以能够闹大,是因为这个游戏,在设计上,本来就漏洞百出。
因此,假如有人较真,就必然能够较出真来。但“太阳底下无新事”,我很少走进外面的世界。除了偶尔使用支付宝,在淘宝上买一点书和消费品外,对阿里了解的不多,对马云也不怎么感兴趣。
今天,稍微搜索了几条相关信息之后,不禁感慨:吾人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总是用力太猛,而在需要较真的事情上,却又懵懂无知,继而愚昧虚妄,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虚假观念的洞穴之内,随时失控。
实际上,每个人只要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足以知道天下事。尤其是,今天的网络和信息源这么发达。我历来认为,面对任何一件事,只要一个人肯去开动脑筋,那么,从一件事就差不多知道了天下所有的事。天才莱布尼茨说过,即使是池塘中的一株水草,它身上也有全宇宙的信息。
当然,知道天下事,最方便的取材,是自身。敢于怀疑自己,敢于与周围的人博弈甚至对抗,敢于接纳不同的意见甚至外来攻击,一个人才不至于自大。但现在绝大多数人不是这样的。人们总以为自己就是绝对正确的。几乎所有人都不乐意听别人怎么说。几乎所有人都躁狂。几乎所有人都将责任推给别人。几乎所有人都在赚流量,卖惨卖萌卖卖卖。
这些天,姜萍的事情让很多自媒体赚足了流量。有一个“二湘空间”,先是热捧姜萍,今天又言之凿凿,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公共事件,要求各方介入调查,还公众一个真相。
真相是:无物遮蔽!这个世界的各种事情,不是明摆着在那里么?即使是最遥远最深邃的宇宙,也是完全敞开自身的。关键是,你怎么看待,怎么说,持有怎样的目的。
假如你想保护现龄17岁、尚未成年、可能不谙世事的姜萍,那么,你就可以将她设定为本次事件的受害人。如果你将自己想象为应该的受益者,那么,姜萍也就有了某种责任。假如你再跳脱一些,你就容易想到,这只是一场游戏,不过是规则太LOW而已。当然,你可以继续往底层、深层思考,将这件事拉进一个更大的背景之中。
马云的“达摩院”,让我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禅宗初祖达摩,一个是“孔子和平奖”的创始人之一谯达摩(读作:乔达摩)。二者竟然有很多相仿之处!这就难怪出问题了。它们的共同点是:怪里怪气,不合常理。
马云8年前布局的阿里三大机构,湖畔大学、罗汉堂、达摩院,前二者已经撤并,等于不复存在,后者的定位极高: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等。马云更是夸下海口:达摩院将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服务全球20亿人,提供1亿人就业。但如今,能够激起外界一丝兴奋的,好像只有这个数学竞赛了。
而这个数学竞赛,无论组织、规则,还是监管、执行,都是乱糟糟的没一点正经。初赛、决赛都是线上的。对于特别会找路子、尤其擅钻空子的国人来说,“严禁作弊”不过是一纸空文。想必姜萍的老师,之所以每年都参加,正是因为此中门道乐逍遥。
阿里这些年之所以频繁栽跟头,固然与大环境有关,但跟马云个人的天马行空风格亦有关联。也许是钱来得太容易了,所以马云喜欢玩太极。在阿里的办公场所,文化元素也过于混杂。据说,那里的员工每个人都有武侠小说里的诨名、绰号。而“罗汉堂”里居然也堆满了罗汉雕塑。就连数学竞赛的对外发布,昵称也是“达摩院扫地僧”。古今中外,不一而足。这也决定了阿里数学竞赛的不伦不类,在规则设计上,连小学生考试的严肃性都缺乏。
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你大张旗鼓地讨伐阿里也没用。这个赛事本来就是戏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作弊的,又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欢迎作弊!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一本正经的要公正,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阿里继续耍下去。毕竟是它出钱,破罐子破摔也无所谓。在花钱买卖吆喝上,“私域自由”是应该支持的,除非它危害了公共秩序,否则,就不应该追究什么行政或者刑事责任。
明•戴进画《达摩面壁图》
禅宗初祖达摩的核心教义是:通过禅定(冥想和专注),消除一切虚妄嗔痴,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境界的觉悟。数学竞赛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奖金,而催生不了理论兴趣和发明,那就社会意义甚微。
实际上,阿里犯的,就是一个低级错误。不过,吾人中的绝大多数最容易犯的,就是低级错误。之所以犯低级错误,是因为明明有现成的完整规则可以套用,就是要自己剑走偏锋,以显得与众不同。结果呢?就是伤及无辜。
据说日本人正在为中国大姐发起募捐
昨天发生的故意伤害案件,又有一批“爱国群众”拍手叫好。这些人如果穿越到日本侵华时期,拿起刀枪,不畏个人生死,去剿灭“日本鬼子”,那当然值得称道。但,现在这些日本人之所以居住在中国,是受到中国法律保护的。因为他们不是侵略者,而是和平使者。为伤害行为叫好的,就是现代世界的迷失者,他们犹如黑暗洞穴内的幽灵,因为不知道人间的事情,而屡屡犯错,最后只能从洞穴走向牢狱。
我每天都收到各种恫吓、威胁。他们恨着自己并不熟悉的人。将“私域”的事情,强行拉扯到他们并不熟悉的“公域”,国内、国际政治上面去。这些人是没有任何规则意识的。因此,在遇到姜萍这样的事件时,更是满脑子浆糊。他们不找到一个惩治对象,就格外难受。
这些人每天都斥责我,看不到西方是“强盗文明”“海盗文明”。我其实一直在反复说,“西方”只是一个方便的称谓,现代中国早就吸纳了大量的“西方”元素。我们的语言、法律、技术、日用,无一不跟“西方”对接。这些人究竟在害怕什么呢?其实,他们唯一的目的,是干掉自己人,而不是“西方人”。
要想摆脱这种痴线思维,其实一点也不难。拿一面镜子,好好看看自己,问问自己对这个世界究竟有什么用,是不是能够走进镜子里面,抓住自己那个疯狂的影像。
【圆明园废墟】尊重史实,才能提升文明
西方列强曾经对清朝犯下了滔天罪恶,断垣残壁的圆明园就是例证。但,作为一名称职的现代中国人,还是应该知道一点点祖宗的历史。在“火烧圆明园”之前,朝廷将39名外国使节扣押之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最后,只有19岁缺胳膊少腿的“西方人”被退回给列强。这起违反国际惯例的事件,终于点燃了列强的怒火。
但对“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西方人也进行了自我反省和揭露,且深感羞愧。法国历史学家、著名记者伯纳·布立赛的《1860:圆明园大劫难》一书,还原了诸多史实。其中,39名西方人中,法国随军的科学工作者洛图尔的遭遇是这样的:
“他的两个手腕被捆绑的绳子勒得都露出了骨头,‘这些野蛮人用只有他们才使得出来的极其残忍的手段,不时地对着那些绳子浇水,使之保持潮湿,好让它越勒越紧’。”
“他一只脚好像缩小了……两只手都伸不直,变成S形的……还有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他现在无法走动,因为他的隐私处整个被割掉,真是可怕。”
……
其实,文明与野蛮,是有共同标准和定义的。就像竞赛规则一样,即使没有,也可以大家一起商议出来。姜萍造假的责任,不在姜萍自己。这次数学竞赛摆了乌龙,今后可以完善规则。至于姜萍本人,这次我认同官媒的说法:
“对于眼下的姜萍本尊,我们所能做的,是少制造喧嚣,多些真正的鼓励和关爱,宽容对待她未来人生之路的自主选择。”
——近期《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