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力崩塌,我们如何失去了信任
嗨, 我是骆驼。
今天来谈一个相对较为敏感的话题——公信力。本文只分享一些个人的想法和观点。如果有任何表述不当或观点存在偏差,请多多谅解。我的本意是期待通过交流思想,加深对公信力这一复杂话题的理解和认识。希望我们能共同探讨和思考,以建设性的态度面对这一敏感但又至关重要的议题。
什么是公信力?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
近些年来,全球各国面临公信力下降的危机,为何世界各国均面临着公信力的严重下滑呢?
美国:在政治极化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下,美国的部分政治人物和媒体被指控传播误导性信息,尤其是在2020年的总统选举期间。此外,对于COVID-19疫情的处理,也使得部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
英国:“脱欧”(Brexit)的长期过程引发了社会的深刻分歧,对政治体系和政治人物的信任产生了影响。公众对政府在谈判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决策能力有所质疑。
巴西:近年来,巴西政府因腐败丑闻而声誉受损,尤其是涉及到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的腐败案件,这些事件导致了政府公信力的严重下滑。
印度:在处理COVID-19疫情、污染控制和经济改革等问题上,印度政府面临着公众信任的考验。政策执行的不连贯性和信息公开度的不足,加剧了民众的不满和不信任感。
南非:该国长期存在的电力短缺问题,以及对国家电力供应企业Eskom的管理不善,引起了公众的广泛不满。此外,腐败问题频发,包括前总统雅各布·祖马的腐败指控,进一步削弱了政府机构的公信力。
澳大利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林火危机方面,澳大利亚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批评。政府被批评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灾害管理策略,这些问题凸显了政府与民众间的信任缺口。
俄罗斯:该国面临的公信力问题与言论自由和政治压迫相关。政府被指控镇压反对派,限制媒体自由,这种行为导致国内外对俄罗斯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质疑。
这些例子表明,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几乎是全球性的。各种因素如政治极化、信息不透明、处理重大事件的方式等,都可能导致政府和官方机构的公信力受损。
相信大家还记得去年震惊全国的“指鼠为鸭”事件。
实际上,这起食品卫生安全事件,若相关人员能够大方承认并及时透露信息,以消除公众疑虑,并采取妥善的整改措施、进行赔偿与处罚,就不至于让该事件迅速发酵,引发十几亿人民广泛的公愤。
但偏偏一些相关部门为了追求政绩、在众目睽睽之下,弄虚作假对真实情况进行人为操纵,以掩盖实际问题,从而达到避免受到政纪处分。
这种为了一时的政绩而对事实进行造假的行为,不仅会误导上级政府的政策决策,也会严重影响基层民众对相关部门信任度的下降,因此,政府和地方各级部门应该认识到,政绩观念的盲目追求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杜绝事实造假的行为。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于基层政府的监管不力,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的违规行为得不到的制止和惩罚。这种情况下,基层民众的利益就岌可危,他们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受到侵害。
但“指鼠为鸭”这次调查最终结果有着很好的价值导向!毕竟,这真是一次邪恶与善良,真理与谬论的较量,最后以正义赢得了最终结果。全民应该欢呼!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法谚:“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所谓“看得见的方式”其实就是“程序”。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在事实真相不明的情况下,程序就成为检验实体是否公正的“试金石”。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保障基层民众的合法权益。
那么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则从以下诸方面发力;
(一) 第一时间公布真相,有效回应公众期待
查明真相、给公众一个交代,既是公权机关的职责,也是其拥有的各种调查资源能够为之的。但是,法治社会的一个要素是公众拥有知情权,尤其是对重大敏感案事件。监督权来自于知情权,如果没有知情权,又何以可能进行监督?因此,政府应讲诚信。法治政府建设标准中就包含了诚信政府这一指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诚信”要求,让社会公众诚信,首先需要政府讲诚信。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以吏为师”的说法。就“指鼠为鸭”而言,对舆情的最好应对方法就是尽快公布事实真相。
(二) 政府公信力提升和舆情应对
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应针对以上制约因素,从以下诸方面发力,部门通报之所以没有公信力,是因为公众关心的疑点和问题均未能在通报中找出答案。当地政府应当作出前后一致、逻辑自洽的解释。他们需要对公众疑问进行详细周密的论证和说理。要相信民众的判断力和鉴别力。
(三) 遵纪程序法治,实现“看得见的正义
中国最需要建立诚信社会,但前提是要建立诚信政府,这个才是最关键的。正己正人,刀口向内,率先垂范,才能争取民众信任。有了这个信任,才会有信心。看清了这个问题,敢于面对这个问题,才可能有更大的机会。
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其实大多数人能够接受贫穷,能够接受无家可归,但绝对不能忍受不公正的待遇。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