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鲁迅先生说过最无聊的一句话,“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昨天的朋友圈里有两种人,一种人在过平安夜,另一种人在抵制平安夜。
过平安夜的人很平和、很友善,陪着家人或者朋友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抵制平安夜的人很着急、很正义,拿长津湖战役胜利日作为盾牌来增强抵制的合法性。
朋友圈里验智商,通过这件小事就能辨别出一个人的立场、智商和认知,以后再与他们交往的时候就知道怎样相处了,由此免于一些不必要的尴尬。
关于平安夜、圣诞节的话题,每年都是这个样子,嘴上说不过节,可是时间一到就开始抵制起来,难道抵制不也是一种过节的方式吗?
不抵制还好,越是抵制越让人感到好奇,尤其对那些会思考的人来说,平安夜和圣诞节到底是什么妖魔鬼怪,真的那么可怕耸人吗

在这件事上,连一向骑墙两头讨好的胡锡进都看不下去了,他认为完全没必要把平安夜与长津湖战役胜利对立起来,并且有悖于宪法中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款,2000万基督教信众过平安夜总该是没毛病的吧。
其实,更重要的是很多节日已经超越宗教层面,变成一种文化和商业行为,所有节日到了咱们中国不就是吃吃喝喝、刺激消费么?
况且,春节都成为被联合国认可的假日,每到过年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在闹新春,许多外国友人笑意盈盈地拜年送祝福,顿时生出天朝上国的高傲,怎么别人过节的时候就小里小气、龇牙咧嘴呢?
如果抵制平安夜就是爱国,就是不忘新仇旧恨,这日子就没法过了,上下五千年,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有英雄人物舍身取义,或被冤辱,或被戕害,是不是每天都不能笑,不能乐,只能哭丧着脸作凄凄惨惨哭哭啼啼状?
《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说:

“禁过圣诞节是一招文化臭棋,传统文化居然需要以禁令方式‘弘扬’,这不是弘扬,而是矮化,不会展现出其吸引力,只会让它变得面目可憎。自信,最起码是不紧张。”

谈起平安夜就“紧张”的有两种人,一种是跟风派,毫无独立思考辨别能力,别人一吆喝就跟着悲天悯人,哭天抢地,另一种则是骨子里的坏,惟恐天下不乱,故意制造矛盾,故意带来撕裂,故意愚弄人。
尤其那些拿长津湖战役说事的人,他们果真尊重先烈,果真想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吗?
他们吆喝着着勿忘先烈,谁能说出来参加长津湖战役的是哪个兵团,哪几个军,兵团司令员是谁,冰雕连有几个,伤亡有多大,此战深刻教训是什么吗?
志愿军战士用生命换来了和平安宁和大国地位,不是让子孙后代叽叽歪歪地与世界为敌,而是展现出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地融入世界、拥抱世界,进而赢得世界。
多元包容是社会的底色,我们不会忘记解放军战士每个日夜守护国家安全的无私奉献,不会忘记每个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贡献,与此同时也需要对开放市场条件下存在的差异性文化现象予以尊重,以此增强中华文明的吸纳力、融合力、生命力。
有次过年,我曾在农村看到一户人家贴着春联,上面写着基督信仰的内容,现在问题来了,春联是传统文化,基督信仰属外来宗教,二者竟无违和地体现出来,这该怎么判断呢?
一位朋友用心良苦地转发了列宁与孩子共同过圣诞节的图片,列宁同志向各族儿童送上祝福,这事又该怎么看?

有家幼儿园给家长写信,让告诉孩子平安夜、圣诞节属于外国节日,不要让孩子盲目跟风,那么五一、六一、元旦这些泊来的节日是否也要让孩子们一并抵制?

其实,我们一点都不用害怕,大多数人完整地继承了老祖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因,对于这种机灵上帝也没办法。
最让上帝感到无奈的是洪秀全洪大天王,他自称上帝的第二个儿子,创立拜上帝教,事业干得风生水起,让洋人以为找到了同志,专门派人到天京认亲,见面握手后才发现此上帝非彼上帝,完全不是一个套路。
因此,对于平安夜、圣诞节真没必要过于紧张,虽然我们穿着西装,享受着现代科学技术,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帝王将相、尔虞我诈、成王败寇那一套谁都改变不了。
醒醒吧,真正的敌人并非上帝,而是皇帝,是几千年畅行无阻的封建主义。

免责申明:以上文章或网盘资源均由第三方注册用户发表,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遇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众嗅博客 » 圣诞节的闹剧!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