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科幻小说改编电视剧《三体》
基本信息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系列,由《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的文本叙事在“后人类”的思考上有着重大突破,构建了科学与文学的互动范式,将道德内涵引入对科技的辩证思考中,并以文学手段在文化语境中对科技进行大胆假设和重构,但科技核心只是一个叙事跳板,是完成现实超越的重要媒介,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的重要工具。《三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继而完成对人与自然、动物之间的伦理反思与文学表达,最终指向去人类中心化的思想内核。
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第三部英文版获得2017年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2019年,列入“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50] 2022年9月,《三体》入选2021十大年度国家IP。
时代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政府加强“科技兴国”宣传、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多有利科幻创作的条件;同时以科技工作者为主的创作队伍逐渐更新,一些从科幻迷中分离出的精英化读者也成长为作家。
创作过程
刘慈欣1999年起在杂志《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此后接连创作了多个中短篇小说;在2006年1月发表短篇小说《山》时,许多读者去信说希望他写成长篇,于是刘慈欣就决定不再写中短篇了;“有三颗无规则运行恒星的恒星系”这个构思他最初打算用来写短篇,后来发现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于是把这和吴岩在《中国轨道》里描写人们不顾一切地探索太空的历史相结合,设定以“文革”时期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描述一些人物与外星力量间的接触、以及华约和北约的冷战;在一位出版人的影响下,他对原来的构思做了较大的变化 ,改为一个长篇的三部曲系列,叙述从20世纪60年代到五百年后人类的一段特殊历程。
刘慈欣是在正职工程师的业余进行写作,工作不忙的时候一天写三千到五千字,每部花了约一年的时间完成;第一部《三体》最初在2006年5月到12月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取得反响较好,于是出了单行本(连载删改了少量内容、在单行本中章节顺序有一定的调整);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标题名称取自20世纪80年代的一句流行语:“城市就是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刘慈欣原本计划用四五个月完成,因单位工作时间不稳定写了九个月。第三部《死神永生》出版后,该系列由“地球往事三部曲”更名为“三体三部曲” 。